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哈医大校长涉嫌论文造假 工程院院士身份遭质疑

2011-09-07 南方都市报

  南都讯 记者韩福东 实习生邓姗姗 发自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哈尔滨医
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涉嫌论文造假,有学者质疑他可能据此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身
份。

  杨宝峰与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王志国合写的两篇论文,3个月前已被国
外期刊撤销。王志国也因此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取消科研权,并
关闭实验室。

  而相关信息显示,国内尚未正式启动对杨宝峰的调查。

  工程院道德委员会:从未听说此事

  8月25日,科学网发布消息称,王志国课题组与杨宝峰课题组合作的两篇论
文,已被《生物化学期刊》(JB C )撤销。论文分别发表于2007年和2008年,领
域为心脏研究,王志国署名在该文众多作者的最后,而杨宝峰则位列其前。作为
“千人计划”(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”)入选者,王
志国因这起造假事件,已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取消科研权,并关
闭实验室。

  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5日撰写博文指出,《生物化学期刊》是今
年6月初应王志国要求,撤销其两篇论文的。而另3篇被独立调查委员要求撤销的
论文中,有一篇2007年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《自然医学》(N atureM edicine),
也是杨宝峰与王志国合写。杨宝峰为该文第一作者,王志国为通讯作者。他质疑
称,杨宝峰当年能评上院士,最主要的是否靠这几篇和王志国合作的文章?杨宝
峰为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“973”项目首席科学家,近十年先后承担国家1035
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攻关课题16项,他的成果有多少是假的?

  科技打假者方舟子对南都记者说,对于杨宝峰涉嫌造假事件目前最关键的环
节在于调查,他认为,教育部学风调查小组应该予以调查,若杨宝峰曾经接受过
国家项目基金资助,则国家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也应该参与调查。

  在说完上面这番话后,方舟子又表示:“但这些都只是理想状态”。

  事实是,这起3个月前发生在国外的撤销论文丑闻,对国内几乎并无触动。
中国工程院道德委员会鲁英处长对南都记者说,对于事件本身,其从未听说,也
不会接受媒体采访。教育部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吴常信院士前日接受媒体
采访时也表示,目前对此事不了解,故无法作评判。

  但在媒体报道此事后,方舟子从相关内部人士处获悉,王志国的国家“千人
计划”参选资格将被抹掉。

  无人因造假而被撤销院士称号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造假事件并非首发。中国工程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
部人士向记者透露,他们以前也知道有类似事件,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因为
涉嫌造假而被撤销院士称号的。这其中的关系太过复杂,不方便表述。工程院院
士的身份是学术性和荣誉性的双重认证,造假风气必须被严纠。

  方舟子则认为,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决非“学术”和“荣誉”那么简单,院士
的身份象征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大量资源,包括项目的申请资格和高额的项目资金。
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有许多大学“千方百计就为包装一名院士”。

 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很多和杨宝峰一样,是大学的校长或者副校长。方舟
子说,这个现象并非偶然,工程院选上的基本是官,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家副
部级待遇,若“院士”真的等于荣誉,根本不会有那么多问题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制度由推荐和投票组成,首先候选人的产生必须由3名
工程院院士共同推荐,经过相关审核后,再由全体院士进行投票选出。

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吴鹏飞博士认为,这种考评体制对论文“过度追
求”,所有荣誉都与论文单项指标挂钩,这是造假频发的主要原因,而这样的标
准“太过苛求”。

  方舟子则认为,这并非改革考核体制就能解决的问题,随着国内外华人交流
的频繁,国内外联合造假也屡见不鲜,真正有效的做法是相关部门认真调查并严
办,以警示天下。

  对涉嫌论文造假一事,南都记者昨日拨通杨宝峰手机询问,但其以“打错了”
为由挂断电话,再不接听。而记者从其他可靠渠道获悉,此手机主人确为杨宝峰。

(XYS20110911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